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

aabao 2022-12-25 新闻咨询 94 0

小学数学优秀案例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》教学设计与反思

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》是小学生初次接触“倍”的概念的教学内容,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并理解“倍”的概念,初步建立“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”的计算方法。

学情分析

1、教师的主观分析:对于初次接触“倍”的学生来说“倍”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,难以理解。

2、学生认知发展分析: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《7的乘法口决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,而学习理解“倍”的概念及“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”的基础就是乘法,为此应将乘法作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来展开教学,以旧引新,化难为简。

3、学生认知障碍点分析: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“倍”这一新概念,在理解“倍”的时候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。

综上所述,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直观的方式构建新知,以学习活动为载体,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,以突出重点,突破难点。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,让学生亲身经历做的过程,体验“倍”的意义及“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”的方法,自然地探究出并接受新的知识,体验数学即生活,感受数学的乐趣,数学的价值。

教学目标

知识与技能:理解掌握“倍”的意义及“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”的计算方法。

过程与方法:设置情境,复习旧知,引出新知。通过摆一摆的活动,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,引导学生理解掌握“倍”的意义及“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”的计算方法。培养学生操作、观察、推理、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。

情感态度价值观: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培养合作探究能力,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,感受数学的乐趣,数学的价值。

教学重点和难点

1、理解并建立“倍”的意义,

2、理解并掌握“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”的计算方法。

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

《小学各年级语文、数字、英语资源大全》百度网盘免费下载

链接:

?pwd=1234

提取码:1234

全免费资源,实时更新。建议收藏!

内容包括小学各年级语文、数字、英语等主课以及其他课程的各类学习资料、拓展资料和复习资料。可以在线查看,也可以免费下载,请关注。

小学数学教学案例

《中括号》的案例分析

【案例背景】

在六周的实习中,我亚美体育官方网站上了两堂影响深刻的课,其中一堂就是中括号。中括号在我认为是一堂很简单的课,所以在上课前我很自信,可是当上下来后我发现问题很多,因为学生提的问题我一下子没法解释。本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加了中括号后的运算顺序,我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让学生得出。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,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。小括号()是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。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〔〕但这些符号到18世纪才广泛使用。

【案例描述】片段一:循循善诱,引入新知

师:在算术本上用递等式的形式计算360÷12+6×5(黑板上写着)。谁来黑板上算?

生:我来。

师:你是怎么算得呢?

生1:先算360÷12,再算6×5,最后算加法。

生2: 我有意见,先乘除后加减,所以360÷12和6×5可以一起先算。

师:真棒!总结一句话是先乘除后加减,那么老师想先算加法怎么办呢?

生:可以加一个小括号。

师:哦!那加了小括号后你还会算吗?在自己的本子上算一算。360÷(12+6)×5(黑板上写着)

生:会算,老师我来黑板上算。

师:你来,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得嘛?

生:我先算小括号里的12+6,然后算除法360÷18,最后算乘法。

师:你们同意吗?

生:同意。

师:那如果老师想算完小括号后,先算乘法该怎么办呢?

生:加中括号。

师:以前学过中括号吗?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括号。

片段二:思考讨论,探究新知

师:现在请同学们来算一算360÷【(12+6)×5】。

生1: 360÷【(12+6)×5】 生2: 360÷【(12+6)×5】

=360÷【18×5】 =360÷(18×5)

=360÷90 =360÷90

=4 =4

师:看黑板上的两题,你发现了有什么不同吗?

生:写下来的时候一个用中括号一个用小括号。

师:那你们想想看,到底谁写得对呢?

生1:加小括号的对,因为小括号要在中括号的基础上算得,中括号里如果没有小括号就错了,有中括号的话在中括号里一定会有小括号。

生2:加中括号的对,因为小括号里的已经算完了,所以要算中括号里的,那么写下来的时候就是中括号了,不是小括号。

(学生之间就开始不举手发言了,各自说各自的,开始争辩了)

师:停!现在我们发现在写算式的规范上我们有了分歧,那老师可以告诉你写下来的时候应该用中括号而不是小括号,理由刚才的同学已经说了,是小括号里的算式已经算完了,接下来要算中括号里的算式了,所以要写中括号。

生:老师,那中括号里的直接算出来,不要分布算不就不存在写中括号小括号了嘛,那样照样可以出答案的.

师:你们也赞同他的意见吗?

生1:赞同。

生2:不赞同。

师:你能说说你不赞同的理由吗?

生:如果是不分部算的话,容易出错,所以做递等式最好是分部算得好。

师:现在你们明白了吗?为了少出错,我们在做的时候都要分部算知道了吗?

生:知道了。

师:现在来一起看黑板上的三题,你发现者三题有什么不同点?

生:他们的符号不同,一个加了小括号,一个加了中括号。

师:那为什么老是要加上这些符号呢?

生:因为要改变它们的计算顺序。

师:第一个算式是先?

生(全体):先乘除后加减。

师:第二个算式是先?

生(全体):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。

师:那谁你来说说加了中括号后的计算方法?

生:先算小括号里的,再算中括号里的。

师:谁还能完整的说一说?

生:先算小括号里的,在算中括号里的,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。

师:同桌之间说一说加了中括号的计算方法。

【案例分析】

猜你喜欢

发表评论

发表评论:

扫描二维码

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